主页 > 纳税精选厨具品牌网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和所得税费用有什么差别?

282 2025-08-13 02:34

一、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所得和所得税费用有什么差别?

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来说,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扣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是自然人或法人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劳动、经营或投资而获得的继续性收入,扣除为取得收入所需费用后的余额。广义上包括一切收益,狭义上只包括有连续来源的收入,如经营利润、工资、股息等,扣除相应费用后的纯收入,不应包括临时、偶然的一次性所得。  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所得税费用”, 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二、小微企业如果应纳税所得为20万元,应纳多少所得税?

根据最新财税政策,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应交企业所得税=20*(1-50%)*20%=2万

三、2017年估计入库存货并出成本至今未来发票调整哪年的纳税所得?

二零一七年估计入库的存货,二零一九年开发票应该调整二零一九年的纳税所得额。

因为你二零一七年估计入库的存货,只是估计入库。而没有正规的发票,所以那不算真实入账,在二零一九年开发票时,可以把估计入库的存货给调回去,根据现在的发票,正式入账,所以就应该调整二零一九年的纳税所得额。

四、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预提费用以及往来帐调增纳税所得,相关账户怎么记录?

财务报表上可以填写在预收账款或者其他流动负债里,汇算清缴的调增填写在附表三的40行里,扣除类项目的其他里,属于不合规定的票据支出。

五、经营所得怎样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以内(含)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1139.77应纳税多少?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1139.77应纳税5593.98元。个人所得税才用的是递增累进税率36000以内的是3%税率,超出部分是10%税率,所以这个题就算就是,36000乘以3%等于1080元,81139.77-36000等于45139.77元,10%就是4513.98,再加上1080就等于5593.98元,所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1139.77应纳税5593.98元。

七、什么叫应纳税所得额?

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其实就是利润总额,应纳税额是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后的税额,就是你所应交的所得税额

八、偶然所得税由个人纳税?

首先,这笔收入属于劳务报酬,不是偶然所得。偶然所得专指购买奖券、彩票后中奖、中彩得到的收入。

第二,1000元的劳务报酬,个税应纳(1000-800)*20%=40元。

第三,企业代扣代缴个税,通常是整体申报,很少单独为个人或某笔应税业务申报税款。

第四,可以要求企业出具一个书面证明,确认税款已由企业代扣代缴,写清楚劳务报酬金额,应纳税额。

九、纳税所得额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十、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区别?

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2、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得到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如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 25%

或=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25%

年终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25%

多退少补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所得税额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区别: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

因此,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税,增值税由国税局征收,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公司代扣代缴,由地税局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