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税额厨具品牌网

做账时进项税额多填了,次月做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分录?

281 2024-05-27 08:17

一、做账时进项税额多填了,次月做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分录?

1、企业多抵的进项税作转出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结转转出的进项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企业将多抵的进项税作转出,应当通过“应交税费”等相关二级科目进行结转核算。进项税额转出指的是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非经营性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改变用途等情况作出不予抵扣的操作。

二、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会计分录?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具体分录如下: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在产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三、保险公司赔款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

应将损失转至待处理财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库存商品收到保险公司赔款借: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四、电费的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做会计分录?

  1.电费的进项税额转出概念,进项税额转出是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及其他原因时,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应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若又发生冲销已转出的进项税额时,用红字记入。   

  2.电费的进项税额应做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等相关成本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五、从留抵税额中做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怎么做?

看你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以及具体用途,计入相应科目

比如购入现在转而用于构建不动产,计入在建工程

购入用于职工福利,计入管理费用等

借: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商贸企业辅导期增值税

商贸企业辅导期最短是6个月,最长是12个月.

在辅导期时到月认证次月抵扣,当月只能作代抵扣扣进项税,次月转到进项税. 转正为一般纳税人后,当月认证后必须当月抵扣。

固定资产进项税

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要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009年1月1日以后增值税从生产型改成消费型,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是可以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 无论是外购还是自制的不动产不得扣除。小规模纳税人已经取得了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样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作为一般纳税人,当月购进货物多,进项税也就多,库存商品也就多。如果当期进项大于销项,就会出现留抵税金,同时也会有相应多的库存商品。如果只有留抵税金而没有实际库存,则涉嫌货物已发出但未计提销售,有逃税现象。

六、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怎么做。转出的钱是怎么入账的?

(1)发生需要转出时: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月底进行结转时:

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主要是出现在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1)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2)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在建工程)、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

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补充:退货不属于进项税额转出,而是直接凭对方开过来的"销项负数"发票直接冲减进项税额,也就是:

借:库存商品(红字)

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进项税额(红字)

贷:银行存款(红字)

扩展资料:

例:某零售商业企业A柜组在月末盘点时,发现短缺某种商品售价400元(不含增值税),原因待查,根据上月的该种商品进销差率15%计算,调整有关帐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340

商品进销差价60

贷:库存商品400

短缺商品经查属营业员的过失,营业员应负赔偿责任。经查,短缺商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8元,其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398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3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8

企业发生意外事故,损失库存外购原材料金额32.79万元(其中含运费2.79万元),进项税额转出=(32.79-2.79)*17%+2.79/(1-11%)-11%=5.31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入帐时计入原材料成本的是价款,进项税额是价款乘以增值税税率(17%或13%)。

运费发票的应抵扣的进项税额是运输费用总额(含税金额)乘以11%的抵扣率,计入原材料成本的金额为运输费用总额减去计算的应抵扣进项税额。

因此做进项税额转出时,要将计入原材料成本的金额先换算成全部的运输费用,再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2.79/(1-11%)就是计算全部的运输费用,再乘以11%就计算出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七、待抵扣进项税额?

待抵扣进项税是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的"待抵扣进项税额"的明细科目,该明细科目用于核算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取得尚未进行交叉稽核比对的已认证专用发票抵扣联、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以及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抵扣凭证)注明或者计算的进项税额。

简单地说就是收到进项发票,抵扣有效期是180天,一般纳税人在辅导期时规定第一个月收到的进项发票暂时不能认证抵扣,就做“待抵扣进项税”科目处理。

八、账务进项税额与认证进项税额有差异如何查找?

首先,理论上,当期入账的进项税额=当期认证的进项税额,这是一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好理解的逻辑,作为财务人员,如果有最基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也不至于出现“账务混乱”问题,从这一点上说,楼主对财务专业知识、会计实务、涉税业务有足够多的把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出现上述问题,最机械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把认证的进项税额以电子表进行统计(可以根据认证清单、或者发票抵扣联),同时,把入账的进项税额逐笔进行统计,然后用排序或者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匹配,找出“哪些入账的进项税未认证”、“哪些认证了的进项税未入账”,因为前期工作人员的一度的工作作风,一部分“进项认证”、“发票入账”很可能不在一个会计期间,也就是有时间上的差异,前期一直存,这势必会给账务核算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具体账务混乱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不好过多评说!但就楼主表述,对账期间发现的不合理,不合规的“特殊情况”可能还会很多......帮你设想一下,会不会有进项税计提了但却没有去认证?会不会有发票认证了,但因为签批手续等因素未报或者报账了未计提进项税?会不会有发票入账了,但认证时未通过,要求客户重新开具,却因为沟通不到,发票还没重新取得?等等......如楼主所说这一点,就能说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自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呵呵.....

九、进项税额包括哪些?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外购原料、燃料、动力)*税率。 准予从销项税额当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限于下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和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1、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从销货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

2、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所支付给农业生产者或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款,取得经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按10%抵扣进项税额。

3、购进中国粮食购销企业的免税粮食,可以按取得的普通发票金额按10%抵扣进项税额。

4、纳税人外购货物和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费(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按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运费和基金金额按7%抵扣进项税额。

5、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免税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有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6、企业购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可凭借购货所取得的专用发票所注明的税额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

十、原木进项税额计算?

含税价应为:30000+30000(1-13%)*13%=34482.76原材料30000为不含税价增值税30000(1-13%)*13%=34482.76为其货货品税值。相加就为此货品含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