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比较存在如下优缺点:
1、优点 (1)全额累进税率。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税所得额确定以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 (2)超额累进税率。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2、缺点 (1)全额累进税率。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税负呈跳跃式递增,不尽合理。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课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2)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
3、名词解释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凡税基超过某个级距,即以其全额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以征税对象的超额部分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
二、超额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相比有哪些优点?
1.财政方面 超额累进税率使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更大的弹性;
2.经济方面 超额累进税率有利于自动地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被人们称为“自动稳定器”;
3.贯彻社会政策方面 超额累进税率使负担能力大者多负税,负担能力小者少负税,符合公平原则。全额累进税率虽然在财政和经济方面均具有累进税率的特点,但是在社会公平方面会使高收入者不再努力挣钱
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差值是什么?
使用全额累进税率时,如果应税所得达到下一标准,全部所得适用下级的税率。
使用超额累进税率时,如果应税所得达到下一标准,未超过标准的部分适用本级税率,超过标准部分的所得适用下级税率。
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结果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结果类似于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速算扣除数。
比如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使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应税所得是500-2000时适用税率时10%,速算扣除数25;应税所得是500以下时,适用税率是5%。
假设应税所得2000,如果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2000*10%=200;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500*5%+1500*10%=175;差额25就等于速算扣除数了。
四、超额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哪个更显税负公平?
全额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凡税基超过某个级距,即以其全额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全额累进税率有二个特点:(1)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税所得额确定以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2)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税负呈跳跃式递增,不尽合理。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课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额累进税率----分别以征税对象的超额部分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其特点是:(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只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3)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由此可见,超额累进税率税负更趋向于公平合理。
五、超额累进税率法律依据
超额累进税率法律依据是指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针对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采取超额累进税率制度,这是我国税法体系中重要的税收政策之一。
超额累进税率原理
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制度,意味着在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一定额度后,超出部分将按照更高的税率征收税款。这一制度旨在实现税收的公平分配,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负。
超额累进税率的作用
超额累进税率的设立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财富分配的均衡。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更高比例的税款,可以缓解贫富分化问题,实现税收的调节和再分配功能。
此外,超额累进税率还可以激励个人努力工作和提高收入,因为在个人收入增加时,税率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增加纳税的动力。
超额累进税率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超额累进税率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立法依据,其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具体计算方法。
- 税法解释:税法的解释和具体执行细则也对超额累进税率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如何界定超额部分和如何确定税率等。
- 相关规定:除了《个人所得税法》外,还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超额累进税率进行了补充和明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超额累进税率的调整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超额累进税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会根据国家的财政需求和税收政策目标,对超额累进税率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和有效性。
调整超额累进税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情况、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等,以保持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超额累进税率的优势
超额累进税率作为一种税收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公平性: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更高比例的税款,实现了税收的公平分配,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平衡。
- 调节作用:超额累进税率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激励效应:对于个人来说,超额累进税率可以激励他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纳税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结语
超额累进税率作为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合理的调整机制,超额累进税率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超额累进税率的法律依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六、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是什么?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比较存在如下优缺点:
1、优点
(1)全额累进税率。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税所得额确定以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
(2)超额累进税率。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2、缺点
(1)全额累进税率。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累进分界点上税负呈跳跃式递增,不尽合理。甚至会出现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课税对象数额的现象,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2)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
3、名词解释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凡税基超过某个级距,即以其全额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以征税对象的超额部分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一种。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
七、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怎么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实行按年计征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1、全年应纳税所得不超过30000元的,税率为5%;
2、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5、全年应纳税所得超过50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35%。
八、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明细?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6号
附件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九、综合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十、超额累进公式?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定义法,二是速算扣除数法。征税对象数额越大时,适用税率越多时,定义法操作不便。
而速算扣除数法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以征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采用超.倍累进税率、首先必须确定计税基数,然后,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数额按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划分为若干级次,超额累进税率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再分别计算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