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应纳的增值税税额怎么计算?
1.仅运费、建设基金计提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17000+(1950+50)*7%=17140
2“购进包装物一批,取得非防伪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3.销项税额=150000*17%=25500
4.没收逾期包装物押金为含税价款
销项税额=23400/(1+17%)*17%=3400
5.产品用于不动产装饰,属于视同销售行为 ,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60*20*17%=204
本月销项税额=25500+3400+204=29104
本月进项税额=17140
本月应纳增值税=29104-17140=11964
二、本期应纳税额怎么计算?
本期应纳税额=总的不含税收入*3% 应补缴增值税=本期应纳税额—预交增值税
三、应税销售额与应纳税额,应纳增值税额的区分?
应税销售额:增值税发票所注的不含税的金额或普通发票的开票总额.应纳税额,应纳增值税额:1.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3.纳税人进口货物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任何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四、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第30行(本期交纳上期应纳税额)、31行(本期交纳欠交税额)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你不能将上期应纳税额和欠税额的概念混淆。
前者是正常的会计核算产生的,后者是非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同样是应缴未交数但要分开反映。五、什么是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购进发生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卖出发生的增值税额为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为应纳税额;
以上进项税额需经税务认证方可成立。且只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效。
若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且无出口业务,销项税额为下月初从开票系统中发票统计中的实际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则为当月认证通过后取得的通知书上的税额;应纳税额等于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再减去上期留抵税额(从增值税申报表上可得知),得出的数为正为应缴纳的增值税、为负为留抵税额。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税率有17%和13%(税目不同,税率不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17%。
六、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增值税税额的计算: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的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增值税计算公式: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应纳销项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税率.
一、增值税计算,基本上就是如下几个概念:
1、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17%)
2、含税销售收入=销售额*(1+17%)
=销售额+销售额*17%
=销售额+销项税(或进项税)
3、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17%=销售额*17%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50%为中央财政收入,50%为地方收入。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七、普票应纳税额公式?
普票增值税应纳税额公式=含税收入/(1+征收税率)*征收税率
比如普票含税收入20000元,征收税率为3%,则:
普票增值税应纳税额=20000/(1+3%)*3%=582.52(元)
八、电子税务局带出来的应纳税额跟本期预缴税额差0.01怎么办?
你可以手工调整呀;即本期应纳税额4257.64元心改成4257.65元即可,尾数是可以修改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
九、请问?"应纳税额"和"应缴税额的区别"?
应纳度税所得额是你的纳税计算依据,是所得额应纳税额是你所纳的税额例如:你的税率是27%,20000*27%=5400.20000就是应纳税所得内额,5400就是应纳税额1、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它是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容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应纳税额:是纳税人按“应纳税所得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十、本期预缴税额怎么填写?
本期预缴税额填写方法如下:
1.
先填写预缴情况表——《附列资料(四)(税额抵减情况表)》;填写《附列资料(四)(税额抵减情况表)》:需要将建筑服务、销售不动产、出租不动产已预缴的税款分别填写在第3行“建筑服务预征缴纳税款”、第4行“销售不动产预征缴纳税款”、第5行“出租不动产预征缴纳税款”中;
2.
在异地预缴税款属于“本期已缴税额”,申报时可以抵应纳税额;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上述已预缴税款体现在第28行“分次预缴税款”中,根据报表逻辑关系计算,不会形成重复交税。一、提供建筑服务(一)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1、具体情形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