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制度目录?

284 2023-11-07 16:14

一、医保支付制度目录?

医保目录范围如下:

1、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药品;

2、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诊疗项目;

3、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允许报销的医疗服务设施所产生的费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指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等方面的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的报销范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个体药店制度目录?

分类目录如下: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一类和二类)、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生物制品;药品类体外诊断试剂、化学药、中药饮片、中成药。

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经营范围的核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③经营冷藏、冷冻药品或者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还应当在《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项下予以明确。

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及蛋白同化制剂、胰岛素外的肽类激素等不得列入药品零售企业持有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内。

三、内部招聘制度?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选用内部招聘方式有下列优点:

1.产生激励效果和榜样力量。内部选拔能够给员工提供晋升机会,使组织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同步,有美好的愿景,容易鼓舞员工士气,形成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气氛。获得晋升的员工能为其他员工做出榜样,发挥带头作用。

2.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获得聘用的内部员工,本身就是在品德、能力和专业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员工,他们把企业不仅当作自己“事业的平台”,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企业当做了“命运的共同体”,因而对组织的忠诚度较高。

3.成本低、效率高。内部招聘可以节约高昂费用,同时还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培训,减少了间接损失,而且人才离职、流失的可能性小。现有的员工更容易接受领导和管理,易于沟通和协调,易于消除边际摩擦,方针容易贯彻执行,易于发挥组织效能。

4.适应能力强。现有的员工更了解和熟悉本组织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人际关系等,与从外部招聘的新员工相比,定位过程更短,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工作。

内部招聘虽然有那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

1.可能造成内部矛盾。内部选拔需要竞争,竞争失败的员工可能会产生不满、心理失衡或心灰意冷,士气低下,增加员工的消极情绪和各级主管的思想工作量。内部选拔还可能导致部门之间“挖人才”现象,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组织的内部团结

2.不利于新主管建立声望。新主管从同级员工中产生时,自己会受到“是大伙中的一员”的情感束缚,会感觉到自己的信任的缺失,也会导致该工作群体的比较心理失衡,使主管无法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不易建立领导声望。

3.可能会出现“裙带关系”或帮派现象。

4.会出现不公正的现象。内部选拔有可能是按资历或人际关系或领导喜好而非业绩、能力,形成不正之风,给有能力的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优秀人才外流或被埋没,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5.形成“近亲繁殖”的弊端。同一组织内的员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抑制了创新,进而僵化思维意识,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6.失去选取外部优秀人才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外部优秀人才是比较多的,如果一味寻求“本部制造”,降低了外部“新鲜血液”进入本组织的机会,表面上看是节约了成本,实际上是对机会成本的巨大浪费。

外部招聘对企业来说,具有下列优点:

1.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避免企业内部的近亲繁殖。

新员工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和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得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都能够得到完善和改进,为企业的发展产生新的动力。

2.有利于了解外部信息,树立企业形象。外部招聘是一种有效的与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通过与候选人的面试沟通,可以了解外部市场的行情、企业的动态、招聘岗位的市场薪资状况等;同时,外部招聘会起到广告的作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

3.产生鲶鱼效应,激发内部员工的斗志和潜能。

通过从外部招聘优秀的人员,在无形中给组织原有员工施加压力,形成危机意识,树立标杆榜样,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力,促使大家的共同进步。

4.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内部同事之间的互相竞争,会产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外部员工的引入可能对于此种情况产生平衡的作用,避免了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

像内部招聘的方式一样,外部招聘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甄选时间较长,决策难度大。

从确定招聘岗位需求到最终录用新员工并入职,这中间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况且通过若干次面试或者各种素质的测评就必须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本组织空缺岗位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会增加决策风险。

2.成本较高。

外部招聘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发布招聘信息或者通过中介机构、猎头招募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加上后续的选拔过程,需要很多招聘人员参与,这就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还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3.新员工角色进入慢。

外聘员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磨合和定位,学习和培训成本较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难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4.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外部招聘可能会挫伤有上进心、有事业心的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或者引发内部人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四、内部制度是什么?

内部制度是单位或者团体企业公司便于管理制定的规则

五、什么是单位内部制度?

公司法中公司内部管理主要是包括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总经理办公室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公司加盟直营店,当地加盟店的这些管理制度等各种各样的。

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都是公司的相关主管人员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

六、如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若是你是一个刚入职一个新公司的审计师或者审计经理,审计部门需要你一手搭建,建议你分这样几步走。

1.了解公司需求,比方说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计划。公司高层对内审工作的特别要求。了解过往审计案例(如果有的话)。询问你的汇报人希望自己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工作汇报的方式,频率以及特别要求等。

2.熟悉组织的业务及流程,比方说组织架构,分子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规章制度流程。界定工作重点及风险。

3.访谈主要业务部门,以学习及服务的心态,明确工作重心。

4.制定部门工作规划,短期的规划,比方说年度审计计划,试着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职责,义务,权限,汇报机制等。人员团队建设以及审计培训计划。

5.汇报年度计划

6.挑选自己擅长领域的开展审计项目。

七、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综合目前企业的管理经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授权控制。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个过程、环节责任、权利明确,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受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同时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

  2.分工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对于相关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3.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5.书面文件控制。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

  6.人员素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

  如果你是写内部控制的论文,可以再提及一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不得制定与国家法规、政策相抵触的“内部管理办法”。

  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最好由各部门讨论并经管理层审议通过,从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

  3.既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稳定性,又要使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

  4.避免内部控制制度重叠现象。解决责任不明、环节太多,人人有责而结果是人人都不负责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为解决“闲置”干部就业,从而形成多人签字,环环盖章,而无人承担具体责任,遇事相互推诿的不负责的后果,致使有些本应尽快处理的问题终因手续不全而拖延。

  5.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结合本单位目前工作实际,测试、评价某项具体内容是否实现了预期管理目标,看其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八、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一)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之前

  起步阶段——行为人层面的控制(点)

  目的:查错防弊(上下牵制、左右制约)

  手段:职务分离、账目核对

  控制对象:钱、账、物等会计事项

  【意大利】复式记账法13世纪起源

  【基本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要比单独一个人或部门犯错误的机会小。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进化阶段(概念的形成、解释、修改)

  ——组织层面的控制(面)

  内部控制开始区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方面,主要通过形成和推行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来实施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

  1958年,《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SAP29)

  ——区分两方面控制

  1963年,《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SAP33)

  ——注册会计师主要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

  1972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SAP54)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始)

  提高阶段——企业层面的控制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重点表现在:

  一、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

  二、不再区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演进阶段——基于企业风险控制

  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C)

  【三项目标】: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一、强调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调信息与沟通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

  三、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监控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五)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提升阶段——基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2004年,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

  【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风险管理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各分部、各业务单元及下属各子公司。

  COSO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相比,ERM整合框架具有下列6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内部控制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之中,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拓展了所需实现目标的内容。

  首先,增加了战略目标。

  其次,将财务报告扩展为企业编制的所有报告。

  最后,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

  (3)引入风险组合观,从企业角度和业务单元两个角度以“组合”的方式考虑复合风险。

  (4)更加强调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5)扩展了控制环境的内涵,强调风险管理概念和董事会的独立性。

  (6)扩展了信息与沟通要素,企业不仅要关注历史信息,还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事项的影响。

九、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

1.1 总说明

1.2 报表目录

1.3 调查表式

1.3.1 卫生机构年报表(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疗养院、护理院/站、门诊部、临床检验中心)(卫统1-1表)

1.3.2 卫生机构年报表(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统1-2表)

1.3.3 卫生机构年报表(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卫统1-3表)

1.3.4 卫生机构年报表(村卫生室)(卫统1-4表)

1.3.5 卫生机构年报表(急救中心、急救站)(卫统1-5表)

1.3.6 卫生机构年报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预防保健中心)(卫统1-6表)

1.3.7 卫生机构年报表(卫生监督机构)(卫统1-7表)

1.3.8 卫生机构年报表(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机构等)(卫统1-8表)

1.3.9 二级及以上医院月报表(卫统1-9表)

1.3.10 其他医疗机构月报表(卫统1-10表)

1.3.11 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卫统2表)

1.3.12 医用设备调查表(卫统3表)

1.3.13 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卫统4表)

1.3.14 采供血情况调查表(卫统5表)

1.4 主要指标解释

1.5 统计标准

1.5.1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714-1997)

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CB/T2260-2007)

1.5.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114-2003)

1.5.4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

1.5.5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 12402-2000)

1.5.6 性别分类及代码(CB/T 2261-2003)

1.5.7 婚姻状况代码(GB/T 4766-1984)

1.5.8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CB/T 3304-1991)

1.5.9 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GB 4658-2006)

1.5.10 学位代码(GB/T 6864-2003)

1.5.11 所学专业代码(GB/T 16835-1997)

1.5.12 专业技术职务代码(GB/T 8561-2001)

1.5.13 职业分类与代码(GB/T 6565-1999)

1.5.14 疾病分类与代码(GB/T 14396-2001)

1.5.15 设置/主办单位代码

1.5.16 政府办卫生机构隶属关系代码

1.5.17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分类与代码

1.5.18 医师执业范围代码

1.5.19 医疗机构上报设备与代码

1.5.20 医院疾病名称目录

十、内部责任核算制度是什么?

内部责任核算制度是:

1.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的分工体制。

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通过有关指标如产量、质量、资金、成本、费用等加以分解,落实到企业各基层单位,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2.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权体制。

按照企业内部各单位分担的经济责任相应下放一定的人、财、物权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3.建立与责、权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把内部各单位完成经济责任的好坏、经济效益的高低同本单位职工的收入建立直接的联系。

4.建立分级核算制度。

同时运用价值、实物和劳动时间三种形式核算,以价值形式为主;同时借助于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以会计为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