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二、发展文化产业名言警句?
以下是一些发展文化产业的名言警句:
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文化产业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产业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创新思维、创意设计和创业精神。
文化产业需要注重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推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不能孤立地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和局限,促进跨界融合和创新。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特色,不能盲目西化和同质化。
总之,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规划,需要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需要注重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三、怎样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必须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文化发展方向。要运用各种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发挥其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
第二,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以净化网吧、互联网、网络游戏为重点,加大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动适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加强青少年网站和公益性文化场所建设,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回应人们困惑的社会人生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深入推进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国家重点艺术院团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全面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步伐,鼓励社会资金和民营文化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重组。
第四,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向城市基层和农村延伸。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全国各级具有公共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两年内要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第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完善各类文化市场尤其是文化产业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第六,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对历史、对民族、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在城乡建设中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遗址、建筑、街区和乡土建筑的保护。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级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定工作。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推动开展群众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要积极探索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国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博大胸怀,勇于和善于吸收、融汇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增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开展合作,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构建文化营销网络,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通过对外文化宣传、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搭建与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信任的桥梁,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如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振兴,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相比世界先进国家,创新机制匮乏,技术手段落后,专业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对GDP贡献小.要振兴中国文化产业,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时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洋为中用,博采众长,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和现代的和谐文化,引导社会,感化民众,推动社会发展.
文化产业的提出,在国际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盈利目的而不过份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需要市场机制的商业运作。另一类是非盈利文化产业,包括古典音乐、严肃戏剧、诗词欣赏、古典与现代艺术舞蹈,高雅艺术等等。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其艺术价值。
五、芜湖文化产业发展如何?
在21世纪,文化产业在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此,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发展壮大。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各省市也依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制订了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当前,安徽已进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实现安徽省经济发展更进一步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省政府的相应之下,我的家乡——芜湖,也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推动芜湖文化产业的发展。
芜湖历史悠久,既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又有丰富的当代高新科技教育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和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芜湖文化创意产业萌动伊始,其强劲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便已显现。
基本状况
芜湖市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文化创意领域杀出的一匹黑马。中央及省市媒体的报道肯定持续不断,各地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其中,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是两大突出的亮点。
值得欣喜的是,新华958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原新华印刷厂旧址引进民营资本进行改造,在办公、家居装饰、环境设计、工艺创新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群效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投资18亿元的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是引进深圳华强集团的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是芜湖发展文化产业运作最成功的项目。方特欢乐世界占地2000亩,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07年10月18日建成营业,建设周期13个月。2008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门票收入2亿元。2009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门票收入2.4亿元。现已成为安徽旅游业的排头兵,成为长三角一带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芜湖市文化馆是目前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市级文化馆,零门票,零距离,纯公益性,是考察中令人鼓舞的一个亮点。文化馆内合唱团、舞蹈团、京剧社、越剧社、黄梅戏剧社等15个群众性艺术社团人气高涨,一派热闹景象。还有下棋、打乒乓球、民俗展、书画展、奇石展等,真正体现了全民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丰富文化、享受文化的可喜局面。
芜湖市图书馆建于1949年,新馆总面积14800平方米,藏书40万册,是按照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设计建造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阅览室、盲文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古籍阅览室、专业图书阅览室、自习室等。图书馆还举办“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优秀影片展映”、“中江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纯公益性的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优势条件
1、党政挂帅,机制创新
芜湖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的芜湖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从市直14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制定,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芜湖市文化发展规划(2008——2015)》、《芜湖市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运作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发展思路和实施纲要。“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市场运作”是芜湖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2、瞄准大项目,主攻大项目
2005年芜湖市引进深圳华强集团投资18亿元,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目前,华强集团又将投资25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占地2000亩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该项目集创意、设计、生产、研发、销售、人才培养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将超过250万人,年生产动漫片不少于2万分钟,年生产以出口为主的数字电影不少于5部。由省广电局(电视台)投资20亿元,占地3000亩的安徽广电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由省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的芜湖华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等,可望年底开工。大项目带来大效益,大项目带来大品牌,大项目带来了大影响。
3、产业文化与公益文化齐头并进
芜湖市文化体制改革中值得肯定的是,在全力谋划文化产业化的同时,从未放弃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与建设,芜湖市文化馆与芜湖市图书馆的规模、设施、活动、管理、服务等在安徽省独领风骚,独占鳌头。芜湖市的公益文化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实有虚、有内有外,影响大,效果好,领导满意,群众欢迎。
4、校企联手,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芜湖市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把人才培养提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目前芜湖高校有近万名动漫、美术、计算机、表演、文化管理、文化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在校生。深圳华强集团初步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在两所高校内设立“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学院”,建立“华强动漫班”;上海龙奇动漫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艺术动漫培训;塔秀动漫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举办设计创意培训都已启动,另外该市还出台了特殊优惠政策,引进高尖端的动漫专业人才。
政策确保方向、人才夯实基础、规模产生效益、突破带来联动,这是芜湖市文化体制改革呈现的全新局面。
三、几个问题
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
芜湖文化产业无疑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但目前芜湖市的文化产业在该市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还不大,贡献率偏低,总体规模实际上未成气候。2008年,芜湖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317亿元,总共加起来还不到奇瑞汽车的10%,只占全市GDP的309%。文化真正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无论是在芜湖,还是在安徽,要走的路还很长。
2、文化企业竞争力不强
芜湖市的文化产业目前除了方特,其他企业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较弱,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较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此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较突出,比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传统文化艺术门类发展缓慢,整个文化产业亟待优化升级。
3、文化产业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芜湖市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一些银行不敢贷,政府不敢担保,投资机构不敢投,运作很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群众的物质消费观念非常明确,而文化消费的观念在芜湖这样的三线城市还处于朦胧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也是有限的。考察团在芜湖见到最热闹、最红火的地方是公益性的“芜湖市文化馆”,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拓展。
芜湖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要促进芜湖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就要清楚的认识到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定相应的发律法规来转变劣势所在。同时要将优势条件更大程度上发挥出来,齐头并进,促进芜湖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六、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的转型升级,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现有文化产业竞争格局演变,文化产业各垂直领域与新技术不断深度结合,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2020年冠疫情虽然冲击了部分子行业,但文化产业总体高景气度发展趋势未变,未来仍将继续获得政策青睐。
2020年,传统出版行业疫情后缓慢恢复,新闻出版业与新媒体加速融合,数字出版行业蓬勃发展;院线电影疫情后逐步回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网络电影提速发展;电视剧供给理性收缩,“脱水”高品质短剧成影视剧重要趋势,现实主义、主旋律题材成主流,网络剧质量持续提升;线下广告受疫情重创,梯媒进入景气上升通道,短视频及直播电商营销成网络营销主阵地。
七、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时期,湖南将通过实施“25553”,力争到2025年,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128元,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0、307平方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3%左右;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9%左右。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2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960万人以上。
实施“25553”即: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文旅人才培养工程“两项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现代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现代文旅产业创新体系、现代文旅市场管理体系、现代文旅传播推广体系“五个体系”;打造建设长株潭伟人故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环洞庭湖湿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大湘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板块、雪峰山抗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大湘南休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板块“五大板块”;与周边省份共建湘赣边区红色旅游协作区、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协作区、湘鄂渝黔武陵山文化旅游协作区、湘粤南岭文化旅游协作区、湘桂崀山文化旅游协作区“五大协作区”;建设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大湘东红色文化旅游走廊、长征文化旅游走廊“三个走廊”。
禹新荣表示,2021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举措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主要包括:
1、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会、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和湘赣边红色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2、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突出抓好精品艺术创作,精心筹办好第七届湖南省艺术节,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活动,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
3、实施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建设项目,创新实施全省群文创作精品扶持工程、文旅志愿服务示范性品牌建设系列活动。
4、做好重点文旅企业项目金融对接,加强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的调度和服务,深入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5、做好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推动省级大遗址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湖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6、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深入推进“送客入村”,举办湖南特色文旅小镇发展论坛和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加大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建设和宣传。
7、加强国内重点文旅市场营销,深化“锦绣潇湘”走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周,进一步提升“锦绣潇湘”品牌形象。
8、推进智慧文旅建设,加快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文旅智库”,评选命名一批研学旅游基地。
9、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推动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遴选工作,持续完成文旅消费券发放工作。
10、全面提升治理能力,进一步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打非治违”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培训暨应急救援演练,全力办好湖南省阳光娱乐节、导游大赛、旅游饭店技能大赛、“宪法进宾馆(景区)”等活动。
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准备和起步阶段。此时体育行业的产业地位仍未确立,绝大部分体育机构仍是事业编制,政策突破主要在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经营型单位转型,开展多种经营,增收节支;并开始在一些赛事中引入社会资金进行赞助和联办,缓解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二阶段(1992年-1997年),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探索和改革阶段。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指出“要制定和完善体育事业经济政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正式确立了中国体育的产业地位。
第三阶段(1997年-2010年),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深化阶段。随着国内体育政策逐渐明确,各级各地的体育产业发展逐渐深化,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类项目先后进行了职业化改造。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是中国体育产业再次改革突破的阶段。
九、手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
1.国产手机产业链快速崛起智能手机集合了通信、芯片、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多项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各国重点角逐的领域,也是我国当前着重培育和发展的产业。
2.通讯技术发展驱动产业升级换代从2G到4G,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带来的手机信号传输速率和信号稳定性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信息结构变化
3.手机呈现“AI化”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运算能力的提升,主流手机厂商...
十、如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提供优惠税收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等。
2. 培养人才。数字文化产业需要各类人才,包括文化创意人才、技术人才等。政府、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提供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数字文化产业中。
3. 加强产业合作。数字文化产业是一个融合了文化和科技的产业,需要各类企业共同合作,形成产业链,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4. 推广数字文化产品。数字文化产品的推广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展览、演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数字文化产品。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数字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创新,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产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