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税收分类 > 消费税厨具品牌网

湖北火锅来源?

136 2024-06-17 23:33

一、湖北火锅来源?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 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 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二、湖北游姓来源?

游生于郑

游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始于周朝的姬姓郑国,源于河南省新郑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和《游氏族谱》记载,成周文王姬昌之裔,周朝周厉王姬胡的少子姬友,公元前806年,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西畿内椷休之地(今陕西省华县东)为王,建立郑国。

三、湖北郭姓来源?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四、湖北姓龙来源?

1.湖广填川时,龙姓自湖南武陵共迁入七弟兄①湖北汉阳蔡甸②湖北宜昌天台观③湖北巴东铜锣坪④四川巫山平陇坝⑤四川梁山龙家冲⑥四川中州石宝寨⑦湖北建始下马台

2. 建始祖一世龙纲到乘云公修谱已有十一代人约250年左右。乘云公修谱定稿之时为1728年(清雍正六年),前推十代人约250年。真正填川时约为1478年以后,此时应为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年以后。

3. 明末流寇入川(张献忠)时,龙国命公(任过明朝守备,次受兴伯左都督,后受武曲寻沾镇总兵),与侄子腾极公共议将龙氏族亲千余户携眷投奔云南从事(按每户六口之家计也是7000余人以上)直至壬子年(1672年、康熙十一年)带领部分族人回归建始。其余龙氏族人在云南入旗。

4. 龙氏族人留在云南及其它地区的人员名单地址如下:

龙攀云子元勋居住云南沾益州

龙游公之孙海寿住湖南桃园

日昌公之孙步云住培州、三寿住成都

正云、友云居住云南沾益州

龙国命之孙广云住云南沾益州

龙显云住碴口石

龙腾会住云南沾益州

龙现云之子金鳞、玉鳞住培州白马

龙现田住云南沾益州

龙腾枕、龙腾先住奉节龙坝

龙元之子登云住云阳水磨溪

龙友时子孙全部入旗

龙在云住培州上保

龙晦云住云南沾益州

下房公后龙在河住云南沾益州

龙甲环、甲秀住云南沾益州

上述流往外地龙氏族员要寻根问祖者请与建始联系或来考察、联系方式:13477887886 QQ:108098707

五、湖北徐姓来源?

徐姓是湖北省第九大姓氏,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裔,属以国为氏之姓。伯益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伯益有个儿子叫若木,夏代时被封于徐,至西周穆王时出了一位著名的君王徐若偃,史称徐偃王。徐若偃以仁义著称,曾在挖河时得到一副红色弓箭,遂起代周天子而王天下的野心,率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

周穆王得知当地人怀念徐偃王,遂以偃的儿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吴国于公元前512年出兵伐徐,引水灌徐国都城,灭掉了徐国。亡国后的徐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即徐氏。

六、湖北虞姓来源?

出自五帝之一舜的后裔,出自妫姓。舜所属的氏族,居住虞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后来,尧接受了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首领,并且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因此姚姓也出自妫姓。西晋末年,羌族首领姚弋仲在乱世中崛起,自称虞舜之后,合族改为姚姓。

后来,他的儿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姚氏也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

七、湖北田姓来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八、湖北华姓来源?

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封子孙于华邑,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源自子姓的一支华氏,有比较具体的资料可考,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这支华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子孙历代都是宋国的公卿。  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商纣庶兄微子启以奉汤祀的。商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商朝的后代,华氏自然也就源于子姓了。

九、湖北孙姓来源?

  湖北(从江西迁入)孙氏,为乐安孙之富春孙后裔,西晋时,东吴景帝孙休长子孙(雨+单)公之9代孙名法从浙江富阳迁江西丰城同造孙家,传至68代(从得姓始祖书公即孙武祖父算起,为孙权第45代孙)为余庆公,余庆公生四景,景连,景纯,景运,景阳公,四景后裔从江西丰城同造孙家(也称同造里/敷山)分迁之江西万载/高安/清江(现樟树市)/崇仁/九江/都昌/瑞昌/南昌/景德镇/浮梁/乐平等地,其后裔又从上述分迁地再迁居湖北/湖南/安徽,也有回迁祖居地浙江富春(现富阳).

十、湖北,顾姓来源?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江苏苏州)。

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顾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诸侯,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子孙以国为氏。又,顾氏谱云: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汉封东瓯,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亦为顾氏。”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三国至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顾氏不断向南北各地播迁。至明代,不仅分布于今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也有顾姓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