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901路公交车路线?

纳税服务 2023-08-16 13:01 编辑:admin 97阅读

郴州901路公交车路线?

901路 相关线路

901路A线(安仁永乐汽车站--郴州汽车总站)

始 发 站安仁永乐汽车站

终 点 站郴州汽车总站

总 里 程130公里

运营时间

定时发车06:30 07:00 07:40 08:00 08:40 09:18 10:00 10:40 12:30

基本票价28元

公交类型普通公交

沿途车站

安仁永乐汽车站

气象局

大市场

县政府

地税局

安仁宾馆

农贸市场

永乐大酒店

周古

农科所

永乐娃幼儿园

上湾组

黄泥村

希望驾校

罗山路口

枫树村委会

关上组

青路村委会

青路工业园

荷树

万华站

灵关北

灵官南

平山

鱼池候车亭

王家

梅江

泉水垅

牛尾岭

二甲村口

邱家湾

七朗村路口

招呼站

竹叶村

发果

唐公庙

下长塘

石虎

郭家候车亭

黄泥中学

临时站

海汇

湘阴渡

高速路口

栖凤渡枢纽站

栖凤渡镇政府

红枫小区

打罗坪

枫树下

荷叶塘村委会

马头岭

郴州汽车总站

901路A线(郴州汽车总站--安仁永乐汽车站)

始 发 站郴州汽车总站

终 点 站安仁永乐汽车站

总 里 程130.1公里

运营时间

定时发车12:40 13:00 13:40 14:35 15:40 16:15 17:20 18:05

基本票价28元

公交类型普通公交

沿途车站

郴州汽车总站

荷叶塘村委会

大邱铺村委会

打罗坪

红枫小区

栖凤渡镇政府

招呼站

湘阴渡

开发区

青界山

黄泥

石虎小学

石虎

力远庄

欧婆塘

金龟社区

台上

金龟小学

招呼站

邓家塘

太和村

竹山湾

杜泥鳅

牛尾岭

泉水垅

官庄

唐家

工班候车亭

井头

灵官南

灵关北

万华站

扶贫园

青路村委会

周古湾

枫树村委会

枫树粮站

清溪中学

希望驾校

枫树砖场

清溪

上湾组

农科所

周古

清溪电管站

农贸市场

安仁宾馆

地税局

招呼站

县政府

大市场

气象局

七一广场

安仁永乐汽车站

901路B线(万华站--安仁永乐汽车站)

始 发 站万华站

终 点 站安仁永乐汽车站

总 里 程140.9公里

运营时间

定时发车13:40 15:15 18:00

基本票价28元

公交类型普通公交

沿途车站

万华站

增城路兴城路口(南行)

增城路兴城路口(北行)

高铁西站

增湖村

鲲鹏国际商贸城

郴州大道兴城路口

联发市场

郴州大道五岭大道路口

紫云山庄

郴州大道冲口路口西

郴州大道冲口路口东

市消防指挥中心

郴州大道民权路口

老虎窝

鸣九山庄

郴州大道梨树山路口

恒隆国际

山河物流

郴州大道九子塘路口

北湖区工业园

耒宜高速管理处

城际大巴客运站

王仙岭交通局小区站

王仙岭生态公园

湘南市场

湘南学院

市国际会展中心南

高斯贝尔

下白水村委会

下白水首家

西河湿地公园南

塘家湾

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站

白露塘菜市场

白露塘镇政府

板桥花园

白露塘医院

出口加工区

天桥

郴州高新区

台湾工业园

飞天山大桥

桥口镇路口

邵家

高崎岭

高崎岭(招呼站)

坪石村

窑上村

峡口

锦鲤大桥

锦鲤村

李家

生鱼塘

生鱼亭

横坦

露风亭

楚家

铁炉村

开文岭

鹿过塘

永兴大道郴永路口

新路下

临时站

青界山

黄泥

石虎小学

石虎

埠头

金龟社区

金龟

罐子坪

金龟小学

邓家塘

太和工业园

新曹家

柏林

牛尾岭

柏林中学

官庄

枫树

东集垄

茨冲

龙海

井头

灵关北

万华站

扶贫园

青路村委会

招呼站

招呼站(关上)

枫树粮站

清溪中学

希望驾校

黄泥

清溪

安仁永乐汽车站

901路B线(安仁永乐车站--万华站)

始 发 站安仁永乐车站

终 点 站万华站

总 里 程139.3公里

首末班车07:20 - 17:30

基本票价28元

公交类型普通公交

沿途车站

安仁永乐车站

黄泥

关上组

坪的

八冲

青路工业园

荷树

灵关北

灵关南

龙海

茨冲

金盆候车亭

王家候车亭

泉水垅

柏林

邱家湾

太和村

七甲

金龟

唐公庙

阳务司候车亭

石虎

黄泥

朱卜冲候车亭

临时站

郴永路口

鹿过塘

开文岭

铁炉村

露风亭

横坦

生鱼亭

生鱼塘

李家

锦里村

锦鲤大桥

高崎岭

龙湾村

台湾工业园

郴州高新区

白露塘医院

板桥花园

白露塘镇政府

白露塘菜市场

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塘家湾

下白水首家

下白水村委会

高斯贝尔

市国际会展中心南

湘南学院

湘南市场

王仙岭生态公园

王仙岭交通局小区

山河物流

恒隆国际

湘南大市场

郴州大道梨树路口

老虎塘

市消防指挥中心

兴城路黄泥路口

兴城路月中路口北

兴城路月中路口南

增城路兴城路口

中国的 税史???

均田制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主要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票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

初税亩

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

营利事业所得税

1936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8月22日行政院公布《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规定所得税采用分类课税方法,按其性质分为营利事业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和证券存款所得税。营利事业所得税于当年10月1日开征,其计税对象为纯收益,包括公司、商号、行栈、...

中国清朝后期,逐渐成为税名。康熙年间,已开此例。乾隆年间,以江皖受灾、河工军需等为名,又开特捐、常例捐输等。道光年间,捐例最多,如房捐、庙捐、花捐、乐捐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且成为强制缴纳,具有了税的特征。以后,捐便为税的代称。...

亦称“摊丁入亩”或“地了合一”。即将了银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是清雍正年间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措施。历代封建王朝地、户、丁分别征税,手续繁杂,赋役苛重。唐行两税法,将丁役银并入地、户两税中。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将代役丁银逐渐摊入田亩征收,使当时复杂的赋...

苛捐杂税

旧中国苛捐杂税历来为统治者搜刮民财的一种方式。清末泛滥的杂捐杂税到民国年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其名目之繁多超过历代。民国时期苛捐杂税的表现形式有一物一税或一物多税;关卡林立征收厘金或类似厘金的捐税;滥征附加,正税之外又征各种附加税;巧立名目,层...

薪给报酬所得税

课税范围包括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及其他从事各业者的薪给报酬所得。194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所得税法,起征点由原规定每月所得满30元者改为满100元者,税率由每元5分调至1角;每月所得在1500元以上者,最高税率由原20%提高至30%。1947年3月以后,因物价上涨,免税额、课...

证券存款所得税

课税范围为公债利息、公司债利息、股票利息、存款利息等利息所得。各级政府机关存款、公务员及劳工法定储蓄金、教育慈善机关或团体的基金存款、教育储金每年利息所得不足100元者免税。税率采用5%的比例税率。1943年7月,税率调整,除政府发行证券及国家金融机关存款所得课...

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

1943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法,课税范围为土地、房屋、堆栈、码头、森林、矿场、舟车、机械等8项财产出租或出卖的所得实行超额累进制,税率分成两类一是财产租赁所得,税率分为四档,最低税率为所得额超过3000元至25000元者,就其超过额课税10%;最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土地面积征收实物。前590年作丘甲,按土地征收军赋。战国时,各国赋税制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二、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秦代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分之一。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20钱。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代的赋税主要是人头税和田租,此外还有一定的徭役。人头税分算赋和口赋两种。

汉初规定,15至56岁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每人纳赋120钱,叫算赋。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田租按产量征收,一般三十税一。徭役分为劳役和兵役。成年男子一生要服两年兵役,每年服一个月劳役。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曹魏时实行租调制,“收田租亩四升,户生绢两匹,绵三斤”。课田制和户调式是西晋的赋税制度。课田指的是应向国家纳税的田地数量。丁男(16-60)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13-15;61-65)25亩,每亩纳粮8升。户调就是户税,丁男之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或次丁为户者折半交纳。与曹魏相比,田租增加一倍,户税增加了二分之一。北魏时规定,一夫一妇出帛1匹,粟2石;15岁以上的未婚丁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租调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四、隋唐至宋元时期的赋税制度隋唐之际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粟2石,称作租。交纳绢2丈,绵三两或布2丈5尺、麻3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称作庸,也叫做“输庸代役”。所谓“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陆寅公集》卷二二),但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从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两税法。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其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以779年(大历十四年)政府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总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最多的一年的收入数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全国无统一定额。(3)户税按户等高低(分上上至下下九等)征钱,户等高者出钱多,低者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6)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两税法大约实行了八百年,中间略有变更。北宋时从户税中分化出商税和间架税。户税逐渐变成地税,仅保留夏秋两征的形式,成为一半收钱,一半收谷的二税。

五、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明代前期仍然实行两税法。张居正改革时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具体内容是:(1)各项复杂的田赋附征和各种性质的徭役一律合并征银。(2)徭役中的力差改为以银代役,由官府雇人充役。(3)徭役银不用户丁分派,而由地亩承担。(4)以县为一单位,将全部徭役银分配于一县的田额上,改变原来按里平摊之法。(5)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废除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开役的办法。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它简化了赋役的征收手续,改变了以前赋与役分征的办法,使二者合而为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其次,徭役征银的办法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为城镇手工业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第三,由于赋税征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作物的商品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2,462万)作为以后征收丁银的标准,把丁银359万两固定下来,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开始改革赋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广东省开始将丁银并入田赋,即所谓“摊丁入亩”。雍正元年至七年(1723-1729)推行于全国(少数地区实行的较晚)。从此,田赋一般称为地丁钱粮。摊丁入亩(地)与一条鞭法同为使役银归于赋银,将原来的人丁税并入土地税。就这点来说,摊丁入地是一条鞭法的继续推进。但两者又有不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