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分配效率调查问卷
您好,自己报白和服务商报白的区别在于报白的对象和目的。
自己报白是指个人或企业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报告自身的违规行为,如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税收违规行为,并主动向税务部门报告。自己报白的目的是为了积极主动地纠正错误、遵守法律法规,并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的宽大处理或减轻处罚。
服务商报白是指个人或企业向提供服务的机构或公司举报违规行为,如向承办某个项目的公司举报该公司存在的违规操作或行为。服务商报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并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的介入调查和处理违规行为。
总的来说,自己报白是主动向相关部门报告自身的违规行为,希望能够得到宽大处理;而服务商报白是向服务提供方举报他人的违规行为,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的介入调查和保护自身权益。
二、税收在分配阶段的调节作用是什么
所谓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指主张将税收负担的分配以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中受益大小为分配标准。
它的提出来源于市场交易中等价交换的价格理论,其突出的特点是把税收多少与政府预算支出联系起来,遵循的是“税收一支出”的价格准则。但是,受益原则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一是此原则的真正实施必然要求将纳税活动与支出安排同时决策,而在现实中两者却是分离的;二是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每个人消费的数量不可能精确计算,依据此原则也就无法确定其应承担的税收份额; 三是此原则的适用不能解决政府转移性支出所需要的税额对应的税收负担的分配问题。所以,受益原则只能适用于那些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消费中能够确定所得受益份额的税收负担的分配,如社会保险、汽油消费和车船使用者的征税等。三、税收分配效率调查报告
会计分配率公式:分配率=运杂费/各项材料的重量之和;某项材料应该分摊的运杂费=该材料的重量*分配率。分配率主要有劳动分配率和成本分配率这两类。
劳动分配率是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旧、税收净额、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等四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关系附加产值是通过人的因素与产值和固定资产发生关系的,对于工人的个体而言,体现了他的工资水平。
品种法分配率公式
品种法不涉及分配率公式,而是涉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明细账,并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2.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基本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
3.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4.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5.根据各产品基本生产明细账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四、税收分配的依据是什么
税收分配原则:
为了实现税收分配在经济发展中的上述功能,必须正确地把握并理解税收分配的原则。税收分配的原则是正确处理税收分配的准则,它要求公平与效率二者兼顾,并溶于税收分配这一过程之中。
(一)税收分配的公平原则
在税收分配中,税制应是公平的,每个纳税者应对政府费用承担其合理的份额。在这一原则下,又有两个分配原则:
一是受益原则
每个纳税者根据它从财政支出中得到的利益大小而相应纳税:谁受益,准纳税,受益大纳税多。依此原则,税制结构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但逮一原则仅适用于一部分税种,因为在现实中每个纳税者从财政支出方面得到的利益并不完全知道,因此,在现实中确定税种时尽管要力图体现受益原则,但真正按受益原则设计的税种并不多,目前主要有车船使用税、城市建设税等。
二是纳税能力原则
这一原则不考虑财政支出结构,要求每个纳税者按他的纳税能力来纳税。它要求确定税负时兼顾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凡有相同收入的人,就应缴纳相同的税额,而不管收入来源的性质如何。从各级税收分配的实践看,横向公平由于其他一些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的影响,而变得难以实现。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情况、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负担不同的移:收,纳税能力强的人应比纳税能力弱的多纳税。贯彻这个原则的困难在于这个数量应该如何区分、幅度如何划定与界清。
(二)税收分配的效率原则
税收分配的目标应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稳定,实现于稳定中求发展的目的,其出发点在于保护国家经济,避免税收妨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并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提高效率。这一原则有三个要求。
一是要求保护税本即保护产业与生产力,并力求促使其发展,从而使国民经济得到发展,这样税源方能扩大,税收也才能增加,这种保护体现在选择课税对象、确定税种以及设计税率等方面。
二是要求提高效率,即一方面要使税收保持中性,税收尽量不要干扰市场价格的均衡,在市场体系中保持相对中性;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时,税收又应当是非中性的,即必须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使之致力于促使企业在同等环境下的公平竞争,恢复市场机制的正常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是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社会主义税收分配必须有益于改进资源配置,使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由此来保证财政收入和促进生产相结合,国家建设资金需要同纳税人量力负担相结合,不同课税对象区别对待,使社会主义税收分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税收分配是指各级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前者构成税收管理体制问题,后者形成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
税收分配是从多环节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税收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多环节的调节,使得税收分配成为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一个有机地组成部分。
在商品价值实现、收入形成的环节,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表现为商品和劳务,其计税依据主要表现为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商品的销售数量,相应的有关税种称为增值税、流转税或商品劳务税;对实现的收人进行分配的环节上课征的税收,一般表现为各种所得税;在收入支出的环节,税收表现为各种消费税和行为税。
五、税收分配对消费的影响
生产:生产与消费、发展生产力,经济制度、企业与公司、劳动者就业与权益、投资与理财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的作用、收支状况,税收的特征与税种交换: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价格与供求,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消费:生产与消费,消费类型、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
六、税收分配效率调查表
1、均表示该行数据审核不通过。红色是比较严重的逻辑性错误,黄色是表示有疑问的相关行次。
2、所有有红色或黄色显示的行次,均需检查修改,直到所有数据审核无误、通过,没有任何红色或黄色提示为止。所以颜色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点审核按钮后,显示出来的详细疑点信息。应根据提示的公式,逐行逐条核对修改。
七、税收分配理论
1、税收中的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可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3)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 支配和使用。税收中的所得税、财产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再次分配。
2、个体户的收入中既有初次分配(流转税、个人所得或利润),也有再次分配(个人所得税)。内容和原因同上。
3、初次收入(不是初次分配)主要来源于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也包括个人收入;再次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国家专项投资等的再次分配。本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