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规划提及到的税种改革
税制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收、支、管、调、防”五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收入方面,重点是有效发挥收入政策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从宏观税负看,要保持总体稳定。“十四五”时期,为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的实现,需要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更好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格局、促进结构优化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从税制结构看,要持续优化。在保持现阶段税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积极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改革,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全面完成税收立法任务,以法律形式巩固税制改革成果。
第二,在支出方面,重点是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一方面,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保障,转移支付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倾斜。加强对基层的保障,最大限度下沉财力,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另一方面,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支持突破产业瓶颈,推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支持政策,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第三,在管理方面,重点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统筹财政资源,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健全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剂行为,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深化绩效管理改革,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绩效结果应用。
二是完善直达机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范围、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强化支撑,为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三是强化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加强会计审计监管,推动会计准则高质量实施。有效发挥财政部各地监管局作用,强化政策落实跟踪问效。
第四,在调节方面,重点是充分发挥财政调控和收入分配职能,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着力强化财政调控,实现逆周期、跨周期和预期管理的统一。继续发挥财政总量调控作用,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经济增长。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现跨周期调节。发挥财政政策对预期的引导作用。
二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是着力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推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再分配效率,强化税收、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支持第三次分配发挥作用,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五,在防风险方面,重点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科学安排年度财政赤字规模和预算支出,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偿债能力评估等机制。加强民生政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防范民生领域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等风险。
二、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发展规划
中国的十四五时期税制改革的重点包括:
1. 加强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和调整税率结构,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
2.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企业税负,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3. 推进资源税改革,优化资源税制度,实现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深化消费税改革,加强对烟草、酒类等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税收约束。
5. 加强环保税制改革,促进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
三、十三五规划税制改革要求
据2023年溆浦县项目规划,目前确定的重大项目包括:
一、高速公路建设,包括长沙至溆浦的高速公路和溆浦至韶山的高速公路,总投资近100亿人民币;
二、旅游业开发,设立多个旅游度假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投资超过50亿元;
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技引领,提高农业品质和效益,投资约30亿元;
四、医疗卫生中心建设,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投资近10亿元;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城市环境,总投资约30亿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十二五规划税制改革是哪一年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形成及其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税制结构中流转税居于主导地位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税制结构的发展演变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多种税、多次征”的税制模式,当时流转税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 80%以上。
在国有企业占绝对比重、利润上缴形式为主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这种税制结构虽然可以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但是却排斥了税收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有所改变,为适应税源格局的变化,我国政府于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进行了“利改税”的改革,首次对国营企业开征了所得税,并改革了原工商税制。
“利改税” 以后,我国所得税占工商税收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5年,所得税比重达到 34.3%,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为主体、所得税次之、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
第三阶段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现行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此次改革侧重于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普遍开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彼此配合的流转税体系;颁布并实施了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由32个减少到18个,税制结构得到了简化,并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多数低收入国家的税制结构相似,均表现出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特征。
据统计,1996年,流转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1%,所得税占18%,其中个人所得税占2.7%,其他税种约占11%。
这种税制结构格局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基本适应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过于强化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税种的设计上过于突出增值税的作用,使得该税所占比重过大,而对经济具有内在稳定功能的所得税则比重较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过低。
这使得我国的税制结构缺乏弹性,在经济产生波动时,税收收入不仅难以满足政府的支出需要,而且限制了税收调节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
五、十二五期间税收
纳税年度是指对纳税人满12个月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所得税所确定使用的一种年度。
确定使用纳税年度是为了明确划分纳税人生产经营所得的所属时期,合理正确地计算征收所得税。
纳税年度可以与日历年度、会计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我国税法规定,纳税年度与日历年度 (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年度相同。
现行涉外税收法规也规定,按日历年度作为纳税年度。某些外国企业由于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采用日历年度为纳税年度有困难的,由外国企业提出申请,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本企业满12个月的会计年度为纳税年度,如公历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为纳税年度等。
六、十二五规划税制改革内容
十三五”和“十二五”的区别:
在整体架构上,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共二十篇,与十二五规划相比:
1、在次序上的安排,创新驱动和改革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居首,改革次之。
2、新增的独立成篇的内容,主要包括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个大的方面,凸显了三者的重要程度。
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居首。
对于发展环境的认识,总体上是形势更加严峻、风险愈益加剧。因此,政策要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和惠民生等目标上综合考虑,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主要发展目标上,仍以保增长为首。创新驱动和民生的重要程度有所提高。在具体的量化指标上,GDP增速目标有所降低,凸显了底线思维并采取了区间管理。底线思惟意味着对GDP考核的弱化,而区间管理也提高了政策在多重目标间的回旋余地。
同时,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劳动生产率指标,年均增速6.6%以上。更加注重服务业发展,服务业的比重较十二五规划多增1.5%;与之相应的,城镇新增就业也多增500万以上。首次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五年多增5.1%。首次提出互联网普及率指标,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普及率分别多增30和28个百分点,力度非常大。此外,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注重科技投入的使用效果、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民生、环保等指标的力度也显著加强。
发展主线:扩大总需求同时推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和五大任务上升到五年规划。
创新的主要着眼点包括:科技创新、双创、激励体制机制、人才战略以及发展动力。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尤其值得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大的亮点。与十二五规划相比,新增了“建立现代产权体系“以及“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两大领域,同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内涵也更为丰富。
我们已经见证了国企改革细则的逐步落地,并预期可以见到实质性的推进。我们还在十三五规划中看到了更多的改革诚意。建立现代产权体系其亮点在于:国有产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村产权交易、不动产统一登记。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同样亮点颇多。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其亮点在于土地市场的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其亮点主要在于税费制度改革:涉及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推行电子发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其亮点主要在于对资本市场的表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健全利率、汇率市场决定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其亮点主要在于明确“稳定政策基调,改善与市场的沟通,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如果说在前五年主要是打基础的话,后五年就应该是见成效的五年。我们有望看到十三五期间改革的逐步落地,这使得我们对中国经济不必悲观,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生产和消费积极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2018年步入新周期。届时,中国将成功完成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七、十四五税制改革展望
一个新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作为这一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规划《建议》通过9个方面的具体描绘,勾勒出一幅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十四五’规划具有很强的未来导向性,需要面向更加长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未来五年。”路透社如此评价。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统筹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
站在历史关口,一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边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走好下一程?
贯穿规划《建议》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给出回答: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规划《建议》大篇幅部署发展重大任务的同时,围绕“安全”作出系统部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注意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个“新”贯穿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仔细研读规划《建议》,一条主线贯通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韩文秀强调,这三个“新”体现了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2日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通读规划《建议》,“十四五”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
适应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指引,需要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划《建议》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强调。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规划《建议》还亮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以“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将引领中国新发展阶段走深走实走稳,也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四个全面”新布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翻开规划《建议》,“十四五”战略布局有了新表述——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宣告中国即将开启崭新的发展征程,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
新发展阶段,正是改革新关头。规划《建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部署: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王军说,“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更好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规划《建议》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列部署。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引“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议》的核心,用12个部分展现“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背后贯穿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2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放在了第一位。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规划《建议》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下一步要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好助力建设科技强国。”伊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刚说。
综观规划《建议》,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
“规划《建议》充分彰显新发展理念贯穿未来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指明未来蓝图变为现实的路径,指引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坚定前行,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王军说。
六个发展目标:勾画“十四五”发展新图景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规划《建议》从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八、十三五税制改革成效
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克强说,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